■本報記者 李開君/文
向左還是向右,是每一名司機時時要作出的選擇,更是汽車轉向系統行業的骨干企業浙江世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張世權日夜思索的問題。他不僅要思考如何讓司機在改變方向時更安全更輕松,更要權衡世寶這個方向機企業發展的方向。
從上世紀80年代的一個小作坊發展成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現代化企業,從義烏一地到在杭州、長春、四平、蕪湖等地擁有6家子公司,并具備100萬臺/套各類汽車轉向系統產品的生產規模。產品從簡單的轉向器到電動轉向系統,配套體系從給商用車配套到主要為轎車配套。25年來,世寶的發展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
張世權是最早一批下海創業的浙商,這些年來,不少同時創業的公司或倒閉或改行了,去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也讓浙江的一些中小企業慘遭沖擊。但他始終如一,堅守轉向系統行業,不急不躁,心無旁騖,在這個小小的方向機上做出了大名堂,并且帶領世寶公司在金融危機中逆勢而上,今年前5個月實現了20%左右的穩定增長。
6月12日,杭州的天空細雨紛飛,張世權簡潔樸素的辦公室干凈舒適。年近六十的他顯得精力旺盛,穿著普通的T恤與休閑褲,頭上看不到一絲白發,娓娓地告訴記者他是如何帶領世寶一步步走過來的。當年毅然辭職下海的倔強、創業時期的艱辛、尋找發展方向的迷茫、“小魚吃大魚”成功后的喜悅……在快到花甲之年的張世權眼中,一切都已云淡風輕,他看重的永遠是前方,是世寶今后的發展方向。
■ 專注帶來成功
“能在一個行業里做好,首先必須堅持。我們是上市公司,冒險很不好,我們要對股民負責,要對公司的發展負責。因為對一個中小企業來說,一旦走錯一步,很難彌補。我們每走一步都非常謹慎,每一個抉擇都很關鍵,每做一個新的項目,都要做充分的可行性分析。”張世權如是說,“我可以很自豪地告訴你,我們做的每一個項目都沒有失敗,因為我不會盲目投資,一直堅持保守的經營方式,不會隨意多元化。”
1984年張世權從義烏一個工作了13年的農機廠負氣而走,和朋友集資創辦義烏前進方向機廠。25年了,張世權始終認準汽車轉向系統這個發展方向不動搖。其間,沒有聽從別人的“忽悠”投資房地產和股市,也沒有眼饞他人的一夜暴富,轉行做其他可能更賺錢的行當。
“專注專業,不求最大但求最精最強最好。”是張世權的經營理念,也是他的人生信條。過去如此,今后還將如此。
據悉,世寶今年的目標是銷售80萬套轉向系統產品,維持20%~30%的增長率,明年將形成120萬套的產能。至于更長遠的規劃,他告訴記者,從2011年起的三年內要實現200萬套轉向系統產品的生產能力。
除了生產規模的擴大,在產品結構上也要升級。張世權帶領世寶公司從傳統的機械制造業向附加值更高的電子產品領域延伸,形成轉向系統機電一體化的配套能力。從開發EPS(電子控制動力轉向系統)開始,世寶已從傳統產品延伸到電子產品。現已取得EPS控制系統的知識產權,下一步要批量生產電動轉向器,提升整體產品的利潤率,增強競爭力。
■ 源自總理報告的跨越式發展
世寶的第一次跨越式發展非常偶然,與國務院前總理朱镕基的一次報告密切相關。
1997年6月,浙江省推薦一批優秀廠長到中央黨校學習2個月,張世權正好在列。那年6月19日,朱镕基來給黨校學員講經濟工作報告,張世權興致勃勃去旁聽。那次報告的主題是“中國國有中小企業的改革”,張世權聽得眼前一亮,心潮澎湃,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受那次報告的啟發,張世權覺得“小魚吃大魚”是可行的,很快就在吉林四平兼并了一家已破產兩年的轉向器工廠。改制后,將800多名員工全部接收,世寶向其輸入技術、資金和管理理念,企業很快就走上了正軌,第2年就實現300萬元的盈利。現在已成為吉林省中小企業改革的典范,也是世寶集團發展最好的板塊之一。
這是世寶走出義烏一隅向外開疆拓土的第一步,成功走出了這一步,后面的發展就容易了很多。2004年將總部從義烏搬到了交通便利的省會杭州,2006年成功地在香港上市。
張世權認為,將總部搬到杭州經濟開發區后,公司的形象和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環境不一樣,眼界也不一樣了。杭州是一個宜居的大都市,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比原來高了很多。杭州交通便利,與主機廠交流和參加國際會議的機會更多,高校也比較多,便于產學研結合。
在香港上市后,世寶公司除了募得發展資金外,更重要的是對企業的組織架構和管理水平進行了一次全面的革新和提升,公司治理結構更清晰,財務控制更嚴格,管理走向了規范化,效率大幅提升。
■ 視人才為“國寶”
“不管是技術骨干還是銷售精英,都是我的寶貝,我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他們。”張世權笑著告訴記者。他身邊的工作人員則說,“董事長對優秀人才愛護有加,偶爾聚會,總會勸他們不要多喝酒,傷身體。”
既要能招進人才,更要留住人才。世寶公司對吸收的人才給予優裕的生活條件,幫助他們在杭州安家,解決其子女上學的問題,讓他們安心工作。“公司人才流動性很小,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干了十幾年的老員工。”世寶公司副總裁虞忠潮告訴記者。
據介紹,世寶的人才戰略是“走出去,請進來”,所謂“走出去”是將技術人員派出去學習,到德國、日本等國參觀培訓,加快人才培養;“請進來”則是聘請海外專家來世寶工作。世寶現任的技術質量總監是一位日本轉向行業專家,他曾在多個國際大型汽車零部件公司工作,退休后被張世權高薪聘請過來,在世寶一待就是5年多,一直在幫助世寶的各個工廠推進精益生產方式。張世權笑稱:“他的權力比我的還大,生產現場管理全部由他負責。我常常跟生產部長說,他要你們改進的地方你們一定得改,就算做不到百分百,也要做到60%~70%,否則會打擊他提改進意見的積極性。”
在世寶,企業高層實行項目管理制,對分管的項目全權負責,這樣可以充分調動管理者的積極性和潛力。在虞忠潮眼中,張世權是一個比較開明的老板,給高管的權限比較大,很少過問具體事務,只看每年的目標完成情況。“這讓我感覺到老板對自己的信任,所以工作比較愉快”。他說。
在世寶采訪的過程中,記者碰到四平公司的生產部部長帶著兩個年輕的車間主任來杭州總部參觀學習現場管理的經驗。據了解,這種學習每個月都會進行,大家互相溝通,交流經驗和心得,對生產工藝的改進和提高很有好處。
■ 工作就是生活
錢塘江邊的一個別墅區里,風景如畫,空氣清新。只要張世權不出差,附近的人每天早上都會看到他沿著小區晨跑的身影。“董事長每天來公司最早,走得最晚,完全沒有休息日的概念。他生活非常簡單樸素,從不穿名牌,沒有固定的司機和汽車。”世寶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活到老,學到老。張世權坦言,“國內轉向系統的技術與國外差距還比較大,短期內很難趕上。盡管如此,也必須時刻跟進國外先進的技術,知道人家發展到什么程度了,用的是什么設備,差距有多大。”他告訴記者,現在有一半的時間都是出差,不是出國參觀國外同行的工廠就是到世寶的子公司看看。
當記者問他有沒有想過退休后企業的經營問題,張世權笑著說:“退休,我還沒想過,我的身體和精力都還很好,工作是我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你現在讓我退休,我還真不知道該干什么。不過我已經在著手培養企業接班人了,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工作。我現在基本放權給他們,主要是在大方向上把關。”
■ 海外收購 是尋找機遇而不是撿便宜
經常出國的張世權,除了查看國外的技術和設備,也免不了要到國際市場上“淘寶”。他告訴記者:“我早在金融危機之前就關注國際市場了,肯定有到國外收購零部件的想法。但不是去撿便宜,而是尋找機遇,我們企業應調整好心態。”
最近海外抄底的呼聲很大,四川民企騰中重工收購悍馬一事被炒得沸沸揚揚。張世權認為,如果騰中收購了悍馬肯定對中國民營企業有振奮作用。這是企業的市場行為,大家沒必要指手畫腳。不過,海外收購有很大的風險,要看企業自身是否具備駕馭境外企業的能力。這不僅是資本運作層面的事,還涉及到企業管理、文化、技術等方方面面的問題。收購后要利用境外同行的技術、品牌和市場,吸收轉換成營養加快發展,縮短與國外同行的技術差距。這種模式如果做得好,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實現跨越式發展,快速提升。
“海外收購要與企業的戰略發展目標合拍,國內企業有成功的先例,但這是可遇不可
求的,得有合適的機會才行,不能定時間表。金融危機總會過去,企業總要走國際化之路,所以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都要同步發展。”張世權對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
經典話語
“專注專業,不求最大但求最精最強最好。”
“不管是技術骨干還是銷售精英,都是我的寶貝,我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他們。”
“退休,我還沒想過,我的身體和精力都還很好,工作是我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你現在讓我退休,我還真不知道該干什么。”
相關鏈接
張世權的創業歷程
張世權: 浙江世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浙江省民營經濟研究中心副理事長,高級經濟師。
1984年―――和朋友一起創辦義烏前進方向機廠;
1993年―――成立浙江世寶方向機有限公司;
1996年―――成立杭州世寶汽車方向機有限公司,進一步擴大公司規模;
1999年―――收購原國營四平液壓件廠,成立四平方向機械有限公司;
2004年―――將集團轉向業務整合成立浙江世寶股份有限公司,同年與奇瑞公司合資成立蕪湖世特瑞汽車轉向系統有限公司,總部辦公地和杭州世寶公司遷入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6年―――成功率領世寶公司在香港聯交所上市,同年被評為“中國工業經濟年度十大杰出人物